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1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687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91.
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是内在联系的,培育现代民族精神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把优秀文化传统与新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其转化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被人们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二是将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对接,培养人们现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相似文献   
92.
宪法解释是我国宪法运行机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原则和制度体系。为此,充分认识宪法解释的概念,确立和完善宪法解释制度,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宪法解释的概念中存在的不同理解,对宪法解释的概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3.
高扬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旗帜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显著特点之一。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并集中体现为强调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坚定不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坚持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严正性;一贯强调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94.
宪政治理与公民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参与是宪政秩序下民主价值的体现。公民参与能够在宪政治理中重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进而实现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间的平衡。因此 ,当前应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途径以促进公民参与的发展。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推进我国的行政民主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
民族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整体性、认同性、稳定性、凝聚性、延续性和先进性的特征。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层次性的特征。民族精神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具有团结力、向心力、亲和力、支撑力和协调力的特征。在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及其爱国主义、民族凝聚力,将更好地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96.
本文拟对张东荪政治思想中的宪政观进行探讨,首先从限制权力主张法治的基本内容、对抗调和的宪政精神两个方面分析了张民初时期在宪政观上的基本主张,其次阐述张对国民党宪政建设的态度,最后指出张发生了大谈制宪到对国民党宪政不感兴趣不愿多谈宪政的重大转变,并以张在宪政价值理念上对自由的取向所发生的偏移对这种宪政观的转变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97.
“宪政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和法学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流派。通过对宪政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形成和发展的讨论,进而对其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及应用做相应的评述。  相似文献   
98.
通过分析统一战线与民族凝聚力的相互关系,论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揭示了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是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统一战线的主题,明确了在统一战线中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
宪政观念根植于西方法文化土壤,而非我国传统法文化所固有,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法文化.宪政建设的成败与一国传统法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法文化对宪政建设具有全面的影响,两者既有相互抵触的方面,也有相互关联的方面.要建设一个宪政中国,就必须对传统法文化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00.
按照宪政的要求,宪法应具有对人权的保障功能、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功能、对民主政治的促进功能、对法治的推进功能、对经济发展的导向功能。我国1982年《宪法》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但它在功能定位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经过4次修正,其功能定位朝着合理性方向发展,有些功能的定位得到了改进,但有些功能的定位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